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期刊
logo-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期刊

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期刊
logo_m-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期刊

    跳至中央區塊/Main Content :::
  • 關於
  • 投稿須知
    • 投稿須知
    • 審查流程
    • 編輯政策
    • 線上投稿
  • 編輯委員
  • 各期內容
  • 倫理須知
  • 訂購與聯繫
  • 人社中心
EN
人社中心
search
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
TSSCI 一級期刊
  • Home
  • 各期內容
  • 1998年10月《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第6期
  • Facebook
  • line
  • email
  • Twitter
  • Print
1998年10月 6期
教育研究中學童和父母雙重資料之項目無作答分析
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1998年10月
中英文篇名/Title
教育研究中學童和父母雙重資料之項目無作答分析
論文屬性/Type
研究論文 Article
作者/Author
張善楠

頁碼/Pagination
39-61
摘要/Abstract

透過訪問不同當事人對同一事實或狀況的陳述,多量資料的優點為互相對照、建構完整圖像、發現資料表象下的潛在結構。大部分多重資料的分析都著重在不同受訪者的回應(response)的異同,但甚少研究觸及無作答(non-response)之分析。本文之目的即在比較國內外兩組教育調查研究資料中學童和父母的(雙重資料)無作答分析,呈現無作答的可能模式,探討無作答的可能原因,以提供類似的教育研究進行資料搜集和分析時的參考。

本文以美國全國教育統計中心(NCES)資料庫中的NELS:88之調查資料,和國內國科會「族群、社區、與家庭對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的影響」的調查資料進行分析後發現,本國學童對家庭社經地位變項(父母的教育、職業、收入)的無作答率介於17%至25%之間,大約是父母的5至6倍;學童對於父母對學校或功課的行為變項(督促功課、親師聯絡、因成績而懲罰)的無作答率介於5%至8%之間,稍高於父母的無作答率;學童對於父母的教育期望變頂之無作答率為16%,高於父母的10%無作答率。和NELS:88資料比較,雖國內學童的無作答率稍高,但所呈現和父母的差異模式大部分類似。

另外,本研究亦發現,不同特質學童(如原漢族別、男女性別、社經地位高低別、國語成績高低別)的無作答率赤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原住民族、低社經地位、男性、低國語成績的學童的無作答率都比較高,這和NELS:88 資料所呈現的模式相當一致。

本文根據上述的資料分析和國內資料的實際搜集過程,討論了進行國內教育研究時雙重資料之頂目無作答(item non-response)差異的可能因素,以及學童的項目無作答原因,希望提供國內進行教育調查研究和分析時的參考。

關鍵字/Keyword

學科分類/Subject
教育學
Education
主題分類/Theme

DOI
https://doi.org/10.7014/SR.1998100002
檔案下載/Download
全文下載
  • 關於
  • 投稿須知
  • 編輯委員
  • 各期內容
  • 倫理須知
  • 訂購與聯繫

115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02)2787-1816 Fax: (02)2788-1740 Email: srcsr@gate.sinica.edu.tw

© Copyright 2025. RCHSS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隱私權及安全政策版號:V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