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
2023年4月
|
---|---|
中英文篇名/Title | 新冠肺炎疫情研究特刊序言 Preface |
論文屬性/Type | 序言 Preface |
作者/Author | |
頁碼/Pagination | 5-7 |
摘要/Abstract | 有鑑於新冠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重大影響,本期刊特別規劃此一特刊,希望從經驗研究中,讓我們瞭解新冠疫情對臺灣的影響為何、其影響的機制為何及在此影響下,經驗研究該如何進行,才能讓研究者有意義的評估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感謝學界先進的支持與參與,疫情特刊得以順利出版,並有足夠的文章能夠分兩期的方式刊登前來投稿的大作。本期為疫情特刊的第二期,共收錄了四篇經驗研究。 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如何將外籍移工納入防疫網一直是政府及學界討論的重點。梁莉芳、劉光益等研究者從跨國遷移與心理健康的觀點出發,探討在特殊事件發生的情況下,跨國遷移者,特別是跨國勞工的適應議題。本文從臺灣獨特的跨國移工聘任制度的探討出發,進而連結疫情所造成的壓力對跨國移工心理健康與福祉的影響。本文獨特處在於其獨特的研究資料,透過多重的調查模式及多語言測量工具,蒐集疫情下臺灣移工的狀態。在未來針對特殊族群的調查上,本研究的訪調經驗可以做為參考。 除了疫苗及治療藥物的介入外,口罩、社交距離及封城等手段,在疫情期間同樣發揮了防疫的成效。然而,這些限制的手段雖然嘉惠於整體,卻是透過對個人的限制而來。廖培珊與王奕縈的論文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探討防疫上的社交距離政策對個人限制而引發的相對剝奪感,如何及在何種條件下,影響了個人的主觀福祉。本文的結果並未發現疫情期間社交距離的限制並不會影響個人主觀福祉,然而,個人感知的相對剝奪感高低則會有所影響。此外,相對剝奪感並未如研究預期那樣對社交距離限制的效果有所調節。後續研究或許可以更進一步探討何種社會距離的限制最會影響疫情期間個人的主觀福祉以及其機制為何。 遠距教學對大多數的臺灣學生來說是疫情期間共同的回憶。上一期的特刊,探討了疫情期間遠距教學對臺灣經濟弱勢學生的影響,本期邱于平及陳又嘉的文章從心流這個心理學的概念出發,探討平台學習經驗的效力,持續探討遠距教學這個重要的議題。特別是在經歷了疫情時期的線上會議及學習後,大家逐漸適應這種新型態的交流方式,而這樣的學習形式並沒有隨疫情趨緩在我們生活中消失,反而成為另一種學習的選項。是故,從個人層次瞭解這個學習歷程及有效學習的機制是十分的重要,值得一讀。 這兩期特刊的出版要感謝《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期刊編輯委員們的協助。也感謝所有匿名審查的學界先進的幫忙,讓審查時程進行流暢。這個特刊所討論的議題在現今臺灣近乎全面解封的當下來看,是一個既清晰卻又遙遠的記憶,然而,特刊裡所探討的議題將持續影響未來臺灣大眾的生活經驗。本次特刊算是為臺灣新冠疫情留下珍貴的經驗研究紀錄,也期望相關主題有後續進一步的探討。 有鑑於新冠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重大影響,本期刊特別規劃此一特刊,希望從經驗研究中,讓我們瞭解新冠疫情對臺灣的影響為何、其影響的機制為何及在此影響下,經驗研究該如何進行,才能讓研究者有意義的評估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感謝學界先進的支持與參與,疫情特刊得以順利出版,並有足夠的文章能夠分兩期的方式刊登前來投稿的大作。本期為疫情特刊的第二期,共收錄了四篇經驗研究。 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如何將外籍移工納入防疫網一直是政府及學界討論的重點。梁莉芳、劉光益等研究者從跨國遷移與心理健康的觀點出發,探討在特殊事件發生的情況下,跨國遷移者,特別是跨國勞工的適應議題。本文從臺灣獨特的跨國移工聘任制度的探討出發,進而連結疫情所造成的壓力對跨國移工心理健康與福祉的影響。本文獨特處在於其獨特的研究資料,透過多重的調查模式及多語言測量工具,蒐集疫情下臺灣移工的狀態。在未來針對特殊族群的調查上,本研究的訪調經驗可以做為參考。 除了疫苗及治療藥物的介入外,口罩、社交距離及封城等手段,在疫情期間同樣發揮了防疫的成效。然而,這些限制的手段雖然嘉惠於整體,卻是透過對個人的限制而來。廖培珊與王奕縈的論文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探討防疫上的社交距離政策對個人限制而引發的相對剝奪感,如何及在何種條件下,影響了個人的主觀福祉。本文的結果並未發現疫情期間社交距離的限制並不會影響個人主觀福祉,然而,個人感知的相對剝奪感高低則會有所影響。此外,相對剝奪感並未如研究預期那樣對社交距離限制的效果有所調節。後續研究或許可以更進一步探討何種社會距離的限制最會影響疫情期間個人的主觀福祉以及其機制為何。 遠距教學對大多數的臺灣學生來說是疫情期間共同的回憶。上一期的特刊,探討了疫情期間遠距教學對臺灣經濟弱勢學生的影響,本期邱于平及陳又嘉的文章從心流這個心理學的概念出發,探討平台學習經驗的效力,持續探討遠距教學這個重要的議題。特別是在經歷了疫情時期的線上會議及學習後,大家逐漸適應這種新型態的交流方式,而這樣的學習形式並沒有隨疫情趨緩在我們生活中消失,反而成為另一種學習的選項。是故,從個人層次瞭解這個學習歷程及有效學習的機制是十分的重要,值得一讀。 這兩期特刊的出版要感謝《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期刊編輯委員們的協助。也感謝所有匿名審查的學界先進的幫忙,讓審查時程進行流暢。這個特刊所討論的議題在現今臺灣近乎全面解封的當下來看,是一個既清晰卻又遙遠的記憶,然而,特刊裡所探討的議題將持續影響未來臺灣大眾的生活經驗。本次特刊算是為臺灣新冠疫情留下珍貴的經驗研究紀錄,也期望相關主題有後續進一步的探討。 |
關鍵字/Keyword |
|
學科分類/Subject | |
主題分類/Theme | |
DOI | |
檔案下載/Dow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