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   
                   2025年10月 
                    | 
                
|---|---|
| 中英文篇名/Title |  縱貫資料研究特刊第一期  序文   | 
                
| 論文屬性/Type |  序言 Preface   | 
                
| 作者/Author | |
| 頁碼/Pagination |  1-2   | 
                
| 摘要/Abstract | 『緣起流轉,如環無端。』先哲以此描述宇宙事物之間因果螺旋,無始無終、時而彼此交織。人類對於這一「時間—因果鎖鏈」的理解與探索已悠久流傳,而縱貫資料分析正是探究此種時間性與因果連續的研究方法:它讓我們超越只觀察「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而得以追蹤「同一個體不同狀態互相影響,並隨時間變化的軌跡」。隨著資料收集技術與統計模型的成熟,縱貫資料分析早已發展出各種嚴謹的數理模型。這些方法與分析成果不僅解析個體內變化與群體間差異,也成為因果推論與政策研究的重要基石。近年縱貫資料的應用已橫跨教育、心理、醫學與公共衛生等領域,但在實務上仍存若干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多波次資料中如何同時估計個體內變化與個體間差異?在量測誤差與潛在異質性共存下,如何確保估計的穩定與解釋的精準?這些議題構成了縱貫資料分析在方法論層面上尚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本刊編輯委員會與邱皓政特聘教授有鑒於此,特別規劃兩期『縱貫資料研究特刊』,期望能從方法與應用兩個層面,推動縱貫資料在國內的理論發展與跨領域實踐。本期『縱貫資料研究特刊(I)』即以「方法與應用的整合」為主軸,收錄四篇兼具方法深度與實證價值的研究。第一篇呈現縱貫潛變量模型的校正策略;第二與第三篇聚焦於兒童發展的長期機制,透過交互延宕與中介分析揭示時間中的因果脈絡;第四篇則反思模型選擇與測量層級如何影響縱貫結論。這四篇文章由方法論出發,延伸至發展與學習的應用,並以模型詮釋的反思作結,形成一條連貫的學術脈絡,完整呈現縱貫資料分析的理論精緻性與應用的多樣性。 除了本期各篇所運用的交互延宕模型外,還有許多分析縱貫資料的統計工具與模型皆值得持續探索與融合,例如時間序列模型—探討週期、趨勢與隨機波動—以及因果推論中針對時變干擾因子(time-varying confounders)的校正方法,如 g-formula 以及相應的邊際結構模型(marginal structural model)與結構網狀模型(marginal nested model)等因果框架,都將使縱貫分析在因果解釋與預測的精確性上更加完備。 本期特刊能夠順利出版,特別感謝本刊編輯委員會以及邱皓政老師的規劃與指導,所有匿名審查的學界先進之專業審查意見,也感謝編輯助理在行政上的協助,讓整個編輯過程得以順利推進。期許這份專刊成為國內縱貫資料研究的新起點,並促進研究社群在方法創新與應用整合上的持續對話,使臺灣的縱貫研究能在國際舞臺上卓然有成。 
 * 序文作者:林聖軒醫師╱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統計學研究所教授。本期特刊主編。 * 縱貫資料研究特刊主編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特聘教授邱皓政教授及本序文作者林聖軒教授。  | 
                
| 關鍵字/Keyword | 
                 | 
                
| 學科分類/Subject | |
| 主題分類/Theme | |
| DOI | |
| 檔案下載/Dow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