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亞經貿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邀請瞿宛文教授學術報告

  • 日期 : 2017/10/20

學術報告 | 近代史所學術論壇2017年第13期活動——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

   題:臺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

報告人:瞿宛文(臺灣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持人:李細珠 研究員

   間:20171020日(週五)上午9:30

   點:後附樓二層會議室
 

轉載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內容如下,資料出處:http://jds.cass.cn/xwkx/zxxx/201710/t20171024_3678771.shtml

作者:卢树鑫 文章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17年10月24日

 

 

1020日上午,2017年第13期近代史研究所学术论坛在后附楼会议室举行。台湾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瞿宛文研究员应本所台湾史研究室的邀请,作了题为“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源起:后进发展的为何与如何”的精彩学术报告。论坛由台湾史研究室主任李细珠研究员主持,本所罗敏、李志毓、吴敏超、张会芳及台湾史研究室诸同仁,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师生等20余人参与本次论坛。 

瞿宛文是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台湾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大学城乡所与经济系兼任教授,曾获第一届孙运璇学术奖最佳书籍奖。她的研究着重于台湾与东亚经济发展,近来也开始探讨大陆经济相关议题。她曾任《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主编与社长,学术论著有《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源起》、《全球化下的台湾经济》、《经济成长的机制》、《公与私之间:台湾经济发展的另类思考》,以及与安士敦(Alice H. Amsden)合著的《超越后进发展:台湾的产业升级策略》等。

 

 

讲座伊始,瞿宛文研究员从比较二战以后各经济落后地区为争取经济独立,踏上推动现代化与发展经济的道路所取得的成果切入,指出包括台湾在内的东亚地区在二战后的发展成果明显优于其他后进地区,是极少数能够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的后进地区。由此引出如何解释二战之后不同后进地区之间存在着的如此大的发展差异,以及东亚经济发展为何能够比较优越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国际学界被持续讨论,也一直充满争议,成为各种经济发展理论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台湾社会的主流论述是将其归功于三点,即日本殖民统治的遗产、美援和人民的努力,这样的论述,以否定国民党政府统治的成绩与正当性为前提,先验性地将台湾战后经济的发展成绩归因于“除国府以外的任何因素”。对此,瞿宛文研究员透过历史视角,探讨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因,运用相关档案史料驳斥以往的流行论述,呈现战后台湾产业政策的形成过程,分析负责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财经官僚自身主观动力因素,强调国民党政府在台湾建立有效的经建体制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瞿宛文研究员认为,战后台湾经济发展源于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而追求现代化的动力,这个动力高度影响国民党政府的经济与产业政策,并提升了政策质量。在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日本殖民遗产与美援作为启始和外在条件,只是起了辅助性的作用,而非关键性因素。 

瞿宛文研究员这一具有历史化的社会科学分析尝试,与扎实的经济学探讨中深蕴着的人文精神关怀,得到听众的赞许与响应。提问环节,与会学者就产业政策是否会带来路径依赖、民主化转型是否会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等问题向其进一步请教,瞿宛文研究员一一进行了解答与回应。最终,本次学术论坛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