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_m-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跳至中央區塊/Main Content :::
  • 期刊簡介
    • 期刊簡介
    • 訂閱辦法
    • 與我們聯絡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即將刊登論文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撰稿用例
  • 線上投稿
  • 人社中心
EN
人社中心
search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 Home
  • 卷期目次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36卷第01期
  • Facebook
  • line
  • email
  • Twitter
  • Print
2024年3月 36卷1期
從累積的社會結構理論 看臺灣勞動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例
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2024年3月
中英文篇名/Title
從累積的社會結構理論 看臺灣勞動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例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and the Labor Policy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the Act for Worker Protection of Mass Redundancy
論文屬性/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作者/Author
林倩如
Chien-ju Lin
頁碼/Pagination
245-290
摘要/Abstract

這篇論文主要從累積的社會結構的三個面向,分別是勞資關係、國家角色和意識形態,檢視臺灣在1990年代採取彈性與保護的勞動制度是否可以降低勞資衝突及同時維持經濟成長。首先,作為保護層面的《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最後朝向管制型的累積社會結構?或是自由型的累積社會結構?再者,本文透過宏達電、威航與復興航空的大量解僱個案,分析預告通知與協商制度是否有助於臺灣集體協商制度的發展,或僅是單方面強化雇主對於勞工的統治。最後,本文試圖指出《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過度傾向自由型的累積社會結構,將有可能造成社會的自我保護運動的興起。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Act for Worker Protection of Mass Redundanc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capital-labor contraction, the state role, and the dominant ideology. First,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the Act for Worker Protection of Mass Redundancy belongs to the liberal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or the regulated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Second, this study examines advance notification in a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stitution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the three case studies.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movement for the self-protection of society will come after the Act for Worker Protection of Mass Redundancy, which is toward the liberal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關鍵字/Keyword
《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 累積的社會結構, 管制型的累積社會結構, 自由型的累積社會結構, 制度互補性, 社會的自我保護運動
Act for Worker Protection of Mass Redundancy,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regulated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liberal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ies, the movement for the self-protection of society
學科分類/Subject
經濟學, 社會學
Economics, Sociology
主題分類/Theme

DOI
10.53106/1018189X202205001
檔案下載/Download
全文 摘要
相關文章
  • 弗格森社會哲學述論
  • 醫藥分業社會實踐之限制及其可能性的探討
  • 行動者的失敗?或是結構的限制?—臺灣勞工退休金改革的再辯證
  • 臺灣社工教育組織擴張與轉型的制度分析:1997年社工師法之影響
  • 寬容的矛盾:當代藝術與社會規範

  • 期刊簡介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線上投稿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Tel: 02-27898156 Fax: 02-27898157 Email: issppub@sinica.edu.tw

© Copyright 2025. RCHSS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隱私權及安全政策版號:V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