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研究所讀書時期,常聽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GIS專題中心所辦的一些演講與工作坊,曾參加過幾場活動,也是GIS專題中心小工具的粉絲,因此很嚮往這個環境所提供的研究資源,持續關注單位的徵人動態,後來順利應徵到助研究員的工作,在范毅軍執行長的任內完成聘用,並於2012年8月至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報到,開啟了於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旅程。還記得報到後,范老師有一次對我說:「研究員是天天星期一、也是天天星期天的工作」,開始研究工作後,還真的每個週日都固定來上班趕研究進度,完全體驗與應證了研究人員需要不斷地惕勵自己在研究上的進步,需時時刻刻大膽、好奇地提出研究問題,並按照進度完成研究專案與發表文章。
報到後的兩年多,2015年1月份因為GIS專題中心的辦公空間搬遷,我從人社中心後棟四樓的研究室搬到史語所研究大樓三樓的研究室,在那個空間中,雖然GIS專題中心的助理們比較可以集中辦公,但也因實體辦公空間遠離了人社中心,與人社中心的同仁互動頓時少了許多;後來因范老師剛好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2021年退休,史語所不再租借場地給GIS專題中心,故整個中心於2021年的7–9月間回歸人社中心的辦公空間,雖然助理們的辦公空間比過去來得分散,但是回到人社中心可以跟其他專題中心或行政同仁見面互動,感覺是比以前更加溫馨的研究生活。
很高興能夠參與人社中心過去二十年的部分歲月,隨著人員、時間的演進,GIS專題中心不論在研究主題或是研究方法上都不斷地演變,長期以數位圖資典藏、人文歷史GIS為主,逐變演進成數位人文與GeoAI等新興研究方法的導入,位處AI時代,大量的訓練資料絕對是發展AI模型的重要基礎,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在過去的基礎之上,加上AI演算法的助攻與智慧圖資檢索平台的建立,將能讓圖文查找更加有效率,能將以往圖資內靜態的資訊都重新萃取後再進行更多的加值分析與研究,期待下一個十年,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能在GeoAI、環境與公衛GIS、社會經濟GIS、數位人文學、GIS時空分析技術上能在環太平洋區域能夠取得領先的地位,與不同國家的研究社群進行跨國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