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_m-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跳至中央區塊/Main Content :::
  • 期刊簡介
    • 期刊簡介
    • 訂閱辦法
    • 與我們聯絡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即將刊登論文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撰稿用例
  • 線上投稿
  • 人社中心
EN
人社中心
search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 Home
  • 卷期目次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36卷第02期
  • Facebook
  • line
  • email
  • Twitter
  • Print
2024年6月 36卷2期
音樂、文藝機構與身分:中國的《人民音樂》(1950–2019)如何論述台灣流行音樂
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2024年6月
中英文篇名/Title
音樂、文藝機構與身分:中國的《人民音樂》(1950–2019)如何論述台灣流行音樂
Music, Institutions and Identity: How China’s People’s Music (1950–2019) Represented Taiwan’s Popular Music
論文屬性/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作者/Author
黃俊銘
Chun-Ming Huang
頁碼/Pagination
335-376
摘要/Abstract

台灣流行音樂對「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有深遠影響,本研究分析中國重要的官方刊物《人民音樂》創刊至今(1950–2019)之台灣流行音樂論述,歸結歷經「敵對」、「黃色音樂」、「精神污染」、「合法」,並朝向「媒體流行文化」話語,其轉變涉及「神聖—世俗」對立的感覺結構,且協商中共主導話語與音樂機構實踐,寓意了中共對外來文化的治理方針。本文視《人民音樂》的音樂論述為待分析的社會學文本,盼拓展文化社會學方向。研究發現台灣流行音樂已從神聖—世俗領域,過渡到可被接受的流行文化形式,它的合法化反而造成其逐漸淡出甚至消失在《人民音樂》。

This study discusses how People’s Music (1950–2019) in relation to the path of Taiwan’s pop as a discourse has undergone the ‘hostility’, ‘yellow music’, ‘spiritual pollution’, followed by a ‘legitimation’. The paper then identifies the later decline in importance for social critique and the move towards a ‘media & culture’ discourse after 2001.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is has involved the binary structure of a feeling of sacred-profane construction, and negotiates its role as a propaganda institute in the dominant discour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It reveals the governmentality of the CCP towards foreign cultures. This article problematized the musical discourse of People’s Music as a sociological discourse, in the hope of expanding the direction of cultural sociolog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aiwanese pop has transitioned from the sacred-profane to an acceptable form of media culture, and that its legitimacy has contributed to its gradual absence from People’s Music.

關鍵字/Keyword
台灣流行音樂, 中國—台灣, 音樂社會學╱文化社會學, 阿多諾, 論述╱話語
Taiwan’s popular music, China-Taiwan, Sociology of music/Sociology of culture, Adorno, discourse
學科分類/Subject
社會學
Sociology
主題分類/Theme

DOI
10.53106/1018189X202202002
檔案下載/Download
全文 摘要
相關文章
  • 弗格森社會哲學述論
  • 猜猜看誰把醃肉帶回家了:補助款利益在縣市分配的分析
  • 研究人或空間——臺灣都市社會研究的成立與變化
  • 「全球化」與「在地化」:從新經濟的角度看台灣的拼音問題
  • 臺灣民眾的跨國經驗:2000–2010年的分析

  • 期刊簡介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線上投稿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Tel: 02-27898156 Fax: 02-27898157 Email: issppub@sinica.edu.tw

© Copyright 2025. RCHSS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隱私權及安全政策版號:V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