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_m-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跳至中央區塊/Main Content :::
  • 期刊簡介
    • 期刊簡介
    • 訂閱辦法
    • 與我們聯絡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即將刊登論文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撰稿用例
  • 線上投稿
  • 人社中心
EN
人社中心
search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 Home
  • 卷期目次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11卷第 02 期
  • Facebook
  • line
  • email
  • Twitter
  • Print
1999年6月 11卷2期
從《歷代寶案》與《清代中琉關係檔案》看乾隆時期 (1736-1795) 中琉之間的海難事件
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1999年6月
中英文篇名/Title
從《歷代寶案》與《清代中琉關係檔案》看乾隆時期(1736-1795)中琉之間的海難事件
A Study of Shipwrecks between China and Ryukyu (Okinawa) during the Chien-lung Period (1736-1795) as shown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reasure and Sino-Ryukyu Relations' Archives
論文屬性/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作者/Author
朱德蘭
Te-lan Chu
頁碼/Pagination
203-231
摘要/Abstract

本文主要是根據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中琉關係檔案,就1736至1795年間 124件海難事例,分別從清朝丶琉球王府、薩摩藩三方面,對中國丶琉球的海上遇難船隻之處理過程,做詳細的比較與實證性的分析。就清朝來說,中國爲了表示宗主國厚愛屬國的仁心,下令全國官民善待遭難的琉球船隻,如有疏忽者或有趁機圖利的要給與處分;利用海難事故向琉球王府勒索者則要追究。在琉球方面,琉球王府早自明代起,即與中國保持了良好的宗藩關係,對於天朝的海難船,向來是不遺餘力的盡心救護,特別是,在被薩摩藩控制以後,儘管對華之朝貢貿易日趨衰退,但是仍希望擁有中琉的宗藩關係,以維繫她獨立王國的局面。再從薩摩藩來看,薩摩藩一方面發揮了她的人道精砷,熱心救援遭難的清朝船,一方面於救護過程中,對中國難民刻意的掩飾薩摩與琉球的宗藩關係,以圖能順利的繼續透過琉球追求對華貿易之利。

This is a study of 124 cases of shipwrecks occuring in the period between 1736-1795. This study relies mainly on material from the Sino-Ryukyu Relations' Archives. It features an analysis of how shipwrecks were treated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 the Ryukyu Monarchy and the Satsuma Prefecture. This study is both comparative and experimental.

關鍵字/Keyword
海難, 冊封, 朝貢貿易, 琉球王府, 薩摩藩, 救助, 人道主義, 賞賜
shipwreck, to confer a title, tribute system, the Royal Court of Ryukyu, the domain of Satsuma, relief, humanitarianism, a reward
學科分類/Subject

主題分類/Theme

DOI
檔案下載/Download
摘要 全文PDF
相關文章
  • 作者聲明(二)
  • 明治時期長崎華商泰昌號和泰益號國際貿易網路之展開
  • 船難與海外歷險經驗——以蔡廷蘭漂流越南為中心
  • 原則、情境與道德規範性
  • 李大釗到馬克思主義之路

  • 期刊簡介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線上投稿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Tel: 02-27898156 Fax: 02-27898157 Email: issppub@sinica.edu.tw

© Copyright 2025. RCHSS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隱私權及安全政策版號:V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