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_m-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跳至中央區塊/Main Content :::
  • 期刊簡介
    • 期刊簡介
    • 訂閱辦法
    • 與我們聯絡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即將刊登論文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撰稿用例
  • 線上投稿
  • 人社中心
EN
人社中心
search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 Home
  • 卷期目次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8卷第 04 期
  • Facebook
  • line
  • email
  • Twitter
  • Print
2016年12月 28卷4期
行動者的失敗?或是結構的限制?—臺灣勞工退休金改革的再辯證
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2016年12月
中英文篇名/Title
行動者的失敗?或是結構的限制?—臺灣勞工退休金改革的再辯證
Actors or Structure?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Labour Pension Reform in Taiwan
論文屬性/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作者/Author
葉崇揚
Chung-yang Yeh
頁碼/Pagination
541-580
摘要/Abstract

本文企圖發展一個所謂「結構中的行動者」的分析架構,從資本主義的制度結構瞭解行動者的政策偏好以及行動者之間的策略互動與權力不對稱,進而分析臺灣勞工退休金新制為何會採取個人帳戶制。1984年國家希望透過勞基法促進產業升級,卻造成企業年金與資本主義制度結構之間的制度性錯置。1990 年代行動者開始尋找勞退金與資本主義之間制度均衡。在民主化之後,國家必須爭取勞工支持和選票,同時也要避免過重的勞動成本負擔。因此個人帳戶制度成為主要的制度選擇;確定給付制的附加年金保險只是敷衍勞工的虛幻承諾。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velop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ctors with structure” to understand how actors’ policy preferences, strategic interactions and power asymmetries are shaped by capitalist structure, and to explain why the Individual Account was chosen in the Labour Pension Act. In 1984, the Labour Standard Act was introduced to facilitate industrial upgrading, but resulted in an institutional misfit between the SMEs-dominated developmental regime and the DB corporate pension system. From the early 1990s, actors attempted to look for a new institutional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corporate pension system and capitalist structure. After democratisation, the state faced a straitened challenge: on the one hand, to vie for labour’s support and votes; on the other hand, to avoid huge labour costs. Therefore, the Individual Account was chosen, and the DB pension scheme was a political strategy for appeasing labour.

關鍵字/Keyword
勞工退休金, 行動—結構, 比較資本主義, 結構中的行動者, 中小企業為核心的發展型體制
corporate pension, action-structure, comparative capitalisms, actors within structure, the SMEs-dominated developmental regime
學科分類/Subject
社會學
Sociology
主題分類/Theme

DOI
檔案下載/Download
摘要 全文下載
相關文章
  • 醫藥分業社會實踐之限制及其可能性的探討
  • 從累積的社會結構理論 看臺灣勞動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例
  • 年金自由化?—日本企業年金體系的制度變遷
  • 永續發展與公共行政-從山美與里佳經驗談社區自治與「共享性資源」的管理
  • 結構性脆弱的悲歌:外籍漁工的日常工作與健康經驗

  • 期刊簡介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線上投稿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Tel: 02-27898156 Fax: 02-27898157 Email: issppub@sinica.edu.tw

© Copyright 2025. RCHSS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隱私權及安全政策版號:V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