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_m-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跳至中央區塊/Main Content :::
  • 期刊簡介
    • 期刊簡介
    • 訂閱辦法
    • 與我們聯絡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即將刊登論文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撰稿用例
  • 線上投稿
  • 人社中心
EN
人社中心
search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 Home
  • 卷期目次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9卷第 03 期
  • Facebook
  • line
  • email
  • Twitter
  • Print
2017年9月 29卷3期
暴力知識結構與青少年暴力行為:一個社會認知理論的觀點
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2017年9月
中英文篇名/Title
暴力知識結構與青少年暴力行為:一個社會認知理論的觀點
Violent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dolescent Violent Behavior: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論文屬性/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作者/Author
陳易甫
Yi-fu Chen
頁碼/Pagination
343-379
摘要/Abstract

過去研究顯示,暴力行為的起因根植於青少年階段,因此,探討青少年暴力行為的起因甚是關鍵。本研究以晚近兩個整合性社會認知理論的觀點,來探討暴力知識結構(violent knowledge structure)在青少年暴力行為形成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藉著分析一筆全國青少年暴力行為調查的資料庫,本研究發現:(1)青少年的暴力知識結構受家庭、個人受害經歷、所接觸的同儕特質與教師不公對待的影響;(2)暴力知識結構進一步影響著青少年暴力行為的產生;(3)青少年的暴力知識結構中介了青少年所處的學校脈絡與暴力行為之間的關聯。本文最後就所發現的成果進行理論上的詮釋。

Pas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etiology of violent behavior has its roots during adolescence;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the causes of adolescent violent behavior is critical. The current study adopted two integrated frameworks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 on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t role of violent knowledge structure regarding the formation of adolescent violent behavior. On the basis of data from a national survey on adolescent violent behavior, the findings were: (1) Adolescent violent knowledge structure was influenced by family, personal victimization, affiliated peer characteristics, and unjust treatment of teachers; (2) violent knowledge structure, in turn, influenced adolescent violent behavior; (3) violent knowledge structure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forementioned school contexts and adolescent violent behavior.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was discussed.

關鍵字/Keyword
暴力行為, 暴力知識結構, 社會認知, 青少年, 中介效果
violent behavior, violent knowledge structure, social cognition, adolescents, mediating effect
學科分類/Subject
社會學
Sociology
主題分類/Theme

DOI
檔案下載/Download
摘要 全文下載
相關文章
  • 醫藥分業社會實踐之限制及其可能性的探討
  • 人格特質對高等教育成就之影響: 臺灣經濟弱勢青少年的發展
  • 建構相互主觀的想像體:剖析冷戰起源時期的國際關係研究所及其中國研究(1953–1975)
  • 行動者的失敗?或是結構的限制?—臺灣勞工退休金改革的再辯證
  • 從累積的社會結構理論 看臺灣勞動政策的制定與施行:以《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為例

  • 期刊簡介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線上投稿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Tel: 02-27898156 Fax: 02-27898157 Email: issppub@sinica.edu.tw

© Copyright 2025. RCHSS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隱私權及安全政策版號:V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