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logo_m-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跳至中央區塊/Main Content :::
  • 期刊簡介
    • 期刊簡介
    • 訂閱辦法
    • 與我們聯絡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即將刊登論文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撰稿用例
  • 線上投稿
  • 人社中心
EN
人社中心
search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 Home
  • 卷期目次
  •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 21卷第 04 期
  • Facebook
  • line
  • email
  • Twitter
  • Print
2009年12月 21卷4期
補習文化
發刊日期/Published Date
2009年12月
中英文篇名/Title
補習文化
Cram Culture
論文屬性/Type
研究論文 Research Article
作者/Author
林忠正, 黃璀娟
Chung-cheng Lin, Tsui-chuan Huang
頁碼/Pagination
587-643
摘要/Abstract

補習(升學補習)是台灣學生升學道路上很難避免的經歷,爲什麼不論升學考試的錄取率是30%或90%、甚至更高,都不能消弭甚至無法緩和補習風氣?除了明星學校的影響外,有不少人士認爲這是因爲「補習已成國人的文化,要消失很難」。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運用一個非常簡單的經濟模型來詮釋,補習可能怎樣演變成流行文化,並且爲何一旦演變成流行文化後要消失就會變得很困難。值得強調的,本文並不主張補習風氣興盛的緣故可以完全歸因於文化因素,而是強調當補習風氣具有文化特質時,會呈現一些重要特色而使得敎育改革變得異常艱難。

The opportunity to attend university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s been dramatically raised from 30% to nearly 100% in Taiwan. This reform of education, however, has had almost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popularity of cramming for examinations. Some argue that the reason is that cramming for examinations has become part of our culture. We set up a social norm model to explain why cramming for examinations can evolve into popular culture and why when the cram culture has become prevalent, it is very difficultto eliminate it.

關鍵字/Keyword
升學補習, 升學壓力, 錄取率, 補習班, 社會風俗模型, 多重均衡解
cram culture, cram school, cramming for examination, multiple equilibria, social norm models,
學科分類/Subject
經濟學
Economics
主題分類/Theme

DOI
檔案下載/Download
摘要 全文PDF
相關文章
  • 臺灣的大學聯考和補習風氣:擴充大學招生名額與低學費政策對社會流動的影響
  • 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兩部定價模型
  • 台灣的職業性別隔離
  • 研究人或空間——臺灣都市社會研究的成立與變化
  • 校外公開考試是否提高學生學習表現?運用雙重差分模型的跨國分析

  • 期刊簡介
  • 編輯委員會
  • 卷期目次
  • 資料庫收錄
  • 投稿須知
  • 線上投稿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Tel: 02-27898156 Fax: 02-27898157 Email: issppub@sinica.edu.tw

© Copyright 2025. RCHSS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隱私權及安全政策版號:V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