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研究論文系列 No.34

東南亞華人與馬來人的認同問題
作者    Anthony Reid

摘要    就我們所使用的認同標籤(identity label)而言,英語裡面的「中國」(China)和「華人」(Chinese),及其在歐洲和東南亞語言裡的同義語,一直被用來達到各種不同的民族、語言、文化、歷史、人種和政治目的。本文探溯十五世紀以來,在東南亞地區被使用的歐洲語言中,這些用字同質化的過程。當時,它們被活動於東南亞的義大利、葡萄牙人所採用。那些人一開始先經由馬來人而接觸到華商。雖然在二十世紀之前,華商傾向於和當地人通婚,並且跨越民族的界線,但是從那時開始,「中國」這個詞在東南亞就一直是簡化的標籤,被殖民勢力拿來創造一個不同於「當地人」(native)的類屬。現代的民族主義在「華人」與「馬來人」(或其在群島上的現代繼承者--印尼人)之間劃分界線。這是一個緊張、有時會引起爭端的分法。但是,在這現代的二分法產生以前(到十八世紀為止),華人、馬來人商業裔群(commercial diasporas)散佈於各國商場的情況,其實是非常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