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研究論文系列 No.11

The Malayo-Islamic World in Southeast Asia
作者    麥留芳

摘要    向來東南亞都被視為包含了四個在意識型態上相當差異的區位,它們分別是馬來暨回教世界,佛教重地,華人文化區以及天主暨基督教圈。這區域的分歧化卻也使它變成一個檢驗社會科學典範的優越實驗室。在本文裡,我們首先以一些主要的經濟及社會發展的指標把區域內的各國排比等級,我們認為區域內各國未能同步發展主要是因於宗教制度與納賢制度的落差所造成的。其中殖民宗主的遺產包括基礎建設及軟體結構,則被納入成為一 ‘調協因子’。本文僅側重宗教制度中之馬來暨回教世界觀。
應用發展指標把區域內各國排名後,我們追溯歷史上的外來的四波文化對本區所引起的激盪。這四波乃指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國人、歐洲人以及日本人在本區域,尤其是馬來社會所畫下的歷史、文化、宗教及經濟的痕跡。
為了界定馬來民族及馬來回教世界,我們引述了四類或四部震盪及塑造馬來社會的著作,如《馬來紀年》、《文西.阿都拉的故事》、《馬六甲法典》,和《馬來人的窘境》。其他有關回教律法和馬來習慣法的研究也略為引進。韋伯以及好些學者都覺得伊斯蘭教教義中不鼓勵經濟發展,且信徒也多為來世努力不懈。這也詮釋了為什麼在強人政治引發經濟發展過程中經常會遇上崇尚返樸歸真的原旨教義信仰者的強力的反彈。
文中亦提及馬來回教世界所面臨的痛苦抉擇:到底是中東式的回教國發展模式抑或是西方式的資本制度?雖曰宗教世界觀是回教徒心目中所嚮往的,目前的發展趨勢似是側重實務的發展模式。
結語是各回教徒當權的國家領導者當前的首要也是實際的任務乃如何在傳統狂熱回教徒以及開放世俗化的回教徒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取得這一點其實也是這些領導者所能達到且亦必須繼續維持的一個境界。宗教狂熱份子只會趨向低迷,絕不會完全消失,因為他們所獲得的支持是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