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亞研究論文系列 No.7

印尼華商、台商與日本政府之間:日治初期台商的東南亞經貿活動(1895-1919)
作者    林滿紅

摘要    1895至1919年間台灣商人的東南亞經貿活動以將台灣的包種茶 (一種綠 茶)賣到印尼為主。一反以往學者以為此時台商的東南亞經貿活動係由台商主 導,或由日本政府東南亞方面的南進政策所策動或奧援,本文指出其背後的主 要推手是印尼的華僑商人。
他們來台設店,並引起台商跟進,也為台商在印尼與荷蘭政府折衝樽姐, 連一般以為走日本政府推動台灣資本成立的華南銀行也走印尼華僑商人所推 動。日本政府東南亞方面的南進政策,在1895至1919午間受俄國南下的牽制, 少有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商人回到歐洲,留給日本在東南亞較多的 發展機會,但如台灣銀行之於此期間在東南亞的發展還仰賴華商扶持。 1870 年代以來世界經濟之相對之前景氣,印尼產業較為開發,對華人勞動力的需求 激增,印尼華人於1860年至1930年間增加五倍。加上靈活的賒貸制度,至十 九、二十世紀之交華人在印尼已有深厚勢力。
印尼華商之為台灣開闢此一商貿網絡,雖非日本南進政策奧援或策動之結 果,但走在其歸化日籍下之發展。其歸化日籍的原因包括 : 1) 實際的經濟利 益 : 如歸化日籍之後,方便在台開設店面以便直接由台灣將茶葉輸往印尼,如 此運費既較為低廉,且可免去將茶由基隆運廈門再運印尼,需繳納 1895年以 後提高中台關稅,又可省去將台灣之金本位折換中國之銀本位,再折換印尼擬 金本位之多重損失。此外,大陸的不安定以及華僑投資頻遭地方勢力反對也是 原因 ; 2) 日本國勢相對中國昂揚 : 日本歷經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一次大戰 等勝利之後,國勢蒸蒸日上,加上其在福建地區著重慈善救濟、報紙宣傳、拉 攏當地、南洋華商的政策成功,連在印尼亦為歸化日籍華商爭取較高地位,贏 得印尼華商之與日本合作。以往史學常認為1895至1919是中國商人經濟民族 主義高度昂揚的歷史階段,由印尼華商之與日本合作可見以往歷史記憶之局部化 。
印尼華僑所帶動的台商東南亞貿易,與1895年之前台灣已有但數量較少的 東南亞包種茶貿易對照看來,已造成商業網絡的重新編組。 1895 年以前之此 項貿易乃中國對外貿易的一部分,因為台灣包種茶需透過福建商人經福建轉 口。自 1905 年開始,逐漸改而由日籍華商或往後更多或規模更大的台商經淡 水、基隆直接輸往爪哇,是台商走出國際舞台之一發展。
即使皈依日籍,也可看到這些華商對自身文化的依附,如郭春秧與日本的 企業領袖筆談孔孟思想,以「軒轅」為其所接設的銀行命名。即使包種茶貿易,也可說是福建次文化的加強,因包種茶主要係供福建前往東南亞的華僑飲用。 在日本殖民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可看到日商與歐美商人互競台茶之歐美市場, 也可看到原來從事歐美茶貿易之台商與印尼華商更加結合而開展東南亞有福 建次文化色彩的包種茶貿易。於此可見殖民化過程中附屬 ( subordination ) 與自主(autonomy)的同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