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系列演講將以中文進行;會議室人數上限為50人
◎本訊息與中研院訊同步刊出
【演講摘要】
1960年代,新加坡多地發現二戰時期遺留下的亂葬崗。 出於人道關懷與社會責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領導成立工作委員會,統籌遺骸挖掘與安葬事宜。為紀念二戰時期(1942–1945年)遇難的平民,總商會與政府合作募資,主導興建了新加坡首座“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
值新加坡淪陷83周年與日本投降80周年之際,本文以此紀念碑為研究個案,從檔案資料、董事會議等文本來分析探討以下三個面向:其一,二戰歷史對新加坡華社的深層影響; 其二,紀念碑的籌建過程(包括資金募集、選址討論、設計理念與象徵意義); 其三,1967年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主持揭幕以來,每年的死難人民祭禮如何塑造國民集體記憶,並成為歷史教育的一環。最後則探討這一紀念碑對於國家認同、國民教育的獨特作用和與意義,以及對當代不同國家的戰爭記憶研究的啟示。
【備註Note】
- 主辦單位保留更改活動及審查報名資格權利,兩次以上無故缺席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 送出報名表單並不代表成功錄取,錄取通知信將於報名截止後以email寄出。
- 為響應紙杯減量,敬請自備水瓶或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