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段穎(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人類學系副教授)
主持人:莊英章(中研院人社中心客家文化研究計畫召集人、中研院民族所客座講座)
與談人:羅烈師(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
講題
時間:105年5月2日(週一)14:30 ~ 17:30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三會議室 (R2319)
主辦單位:中研院人社中心客家文化研究計畫
【摘要】
華人移居海外,在適應當地社會人文地理環境的同時,也和家鄉保持著聯繫,進而建立起跨越國家疆界的社會關係網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跨國聯繫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海外華人對家鄉的關注,尤其是以血緣、地緣為基礎,並逐漸拓展開來的鄉村公益事業,影響著僑鄉的政治、經濟乃至鄉民對於“僑”的認知與實踐。
本場演講以廣東梅州松口德村為個案,通過人類學的田野研究,探討僑鄉跨國關係的形成與變化,以及源自海外華僑華人的公益慈善對鄉民日常生活及鄉村社會建設與文化生產的影響,並試圖闡明,隨著時間推移與代際變化,海外華人與僑鄉的聯繫已不如以往緊密,但蘊含於“僑”的觀念中的開放、流動、靈活等特質,以及僑鄉特有的人文精神,卻依然影響著鄉民的生存心態與行為實踐。而德村公益事業的開展,也為我們提供了一面理解當代中國農村社會轉型的的極佳鏡像。
無須報名,歡迎自由參加
聯絡人:吳佩瑾小姐 電話:(02) 2652-3352
E-mail:hakka@gate.sinica.edu.tw